柏林战役,为何英美法将柏林城留给苏联攻打,而自己不去攻打?

柏林战役基本上是二战欧洲战场的收尾之战,柏林战役从1945年4月16日开始到5月9日结束,历时23天。苏军主帅是朱可夫元帅,苏军集中了三个方面军270个师和骑兵师,20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,14个空军集团军,共262万部队攻取柏林,德军主帅以海因里希为首的德军以80万军队防卫柏林,苏军4月16日开始总攻,孤立无援之下希特勒在4月30日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。5月2日德国卫戍区司令魏德林将军率部投降。就此,苏联军队以阵亡8万受伤27万的代价在取得了胜利。

应该说,苏联之所以能够攻占柏林,是美苏合作的成果,如果没有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的允许的话,苏军是很难占领柏林的,而英国一直在积极争取占领柏林,意图在战后欧洲利益分配上占据主导地位。可以确定的是战后必然是美苏世界,英国意图与美苏并驾齐驱未免有些天真,而对于苏联而言,除了为了占据战后主导地位之外,还有一点就是为了报复。二战期间,苏德战场为欧洲主要战场,苏联为此付出最惨重的代价,苏德战争一共持续了1400余天,苏联红军伤亡2500余万,另有1700多万平民死于战争,平均每天伤亡约3万军民。苏联人民对纳粹德国的憎恨不亚于中国对日本人仇恨。让苏联人恨不得砸碎每一个德国人的脑袋。为此,苏联上下一致认为柏林必须也只能由苏联占领,作为苏联最终胜利的标志。

在美国角度来看,美国对于是否占据柏林兴趣不大,美国对德国没有亡国之恨,从军事方面考虑,艾森豪威尔已经意识到,如果由美英美军此时强攻柏林,势必付出惨重的代价,再就是美国在西线的一线战斗员极度缺乏。也就是兵力不足,而且当时苏联军队距离柏林更近。如果美英联军强行攻占柏林。势必引发苏联的不满。总之,无论从政治和军事角度来看,苏联军队当时距离柏林更近,军事态势更好,从纯政治角度看,由苏军主攻显然更符合盟军的利益。

在斯大林看来,只有彻底粉碎柏林,才能让苏联政府好和人民出一口恶气,才能对这场战争释怀。但丘吉尔一直希望由美英联军攻占柏林,实际上更希望有英国人自己攻占柏林,但却没有这个力量罢了。英国政府在得知美国将柏林让给苏联的时候,丘吉尔怒火万丈立即致信马歇尔抗议。马歇尔回复道:这种先于苏联人攻占柏林的政治上的考量,不应该凌驾于紧迫的军事需求,我们认为,目前最紧迫的目标应该是消灭德国武装力量。丘吉尔看罢回信如丧考妣。他知道大英帝国已经荣耀不在,现在的世界已经是美苏争霸。

应该说,美国考虑过攻占柏林的问题,艾森豪威尔与前线司令布莱德雷都认为希特勒绝对会坚守柏林。美军如果强攻会有10万人的伤亡,为了一个虚名不值当如此。作为正在积极争取总统竞选的爱森豪威尔来说,一场战役牺牲数十万将士的生命是无法接受的。因此无论从政治和军事上来看,苏联人攻占柏林更为恰当。柏林是纳粹的政治中心,它的军事和政治意义是重大的,苏联绝对不能丢弃,也绝对不可分享。柏林只能由苏联占领。必须是苏联红军成为纳粹的终结者,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。这是不容置疑的决定。

苏联的决定是正确的,这意味着是苏联顶住了德国的进攻,并从莫斯科一直打回了柏林城,一雪前耻。他们有勇气并自豪地声称,苏联战胜了德国法西斯,德国也承认他败于苏联。对比一下中国,中国付出的代价并不比苏联少,更是二战亚洲的主战场,但日本至今不承认二战,不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攻占东京,日本也不认为他们败在中国人的手里,在这一点上,我们要向苏联致敬。

我是清水阿娇,历史的守望者,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。

艾森豪威尔柏林苏联丘吉尔德国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